>
1. 传统培养法 (Culture-Based Methods)
原理:将环境样本(水、空气、表面擦拭液)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,在适宜条件下培养,通过菌落形态、生化试验或染色进行计数和鉴定。
常用技术:
平板计数法:倾注平板法、涂布平板法,用于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等。
滤膜法:用于大水量中低浓度微生物的浓缩检测(如大肠杆菌)。
多管发酵法:用于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(MPN)测定。
选择性/鉴别性培养基:如麦康凯琼脂(大肠菌群)、沙氏琼脂(真菌)、BCYE琼脂(军团菌)。
优点:成本低,技术成熟,可获得活菌信息(对于评估感染风险很重要),部分可进行药敏试验。
缺点:耗时长(通常24-72小时,真菌更长),只能检测可培养的微生物(估计<1%的环境微生物可在标准培养基上生长),操作繁琐,易受干扰。
2. 分子生物学方法 (Molecular Methods)
原理:直接检测微生物的遗传物质(DNA/RNA),不依赖于培养。
常用技术:
聚合酶链式反应 (PCR) 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(qPCR):
应用:高灵敏度、高特异性地检测和定量特定病原体(如军团菌、诺如病毒、SARS-CoV-2)或功能基因。qPCR可提供精确的拷贝数。
优点:快速(几小时内)、灵敏度高、特异性强、可检测不可培养微生物。
缺点:无法区分死/活微生物(除非结合PMA/EMA等染料),易受抑制物影响,成本较高,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。
宏基因组测序 (Metagenomic Sequencing):
应用:对环境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,全面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(细菌、古菌、真菌、病毒)和功能潜力。
优点:无需培养,提供最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,可发现未知或新病原体。
缺点:成本高、数据分析复杂、对样本质量要求高、同样无法直接区分活/死细胞。
高通量测序 (HTS) / 16S rRNA / ITS 测序:
应用:分别针对细菌/古菌的16S rRNA基因或真菌的ITS区域进行扩增子测序,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组成最常用的方法。
优点:比宏基因组成本低,能有效揭示群落结构。
缺点:存在PCR偏好性,分辨率通常到属水平,功能信息有限。
3. 免疫学方法 (Immunological Methods)
原理:利用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微生物或其抗原。
常用技术:
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(ELISA):可用于检测环境样本中的特定病原体抗原或抗体(较少用于环境)。
免疫磁珠分离 (IMS):用抗体包被的磁珠富集目标微生物,常与PCR或培养法联用,提高检测灵敏度。
免疫层析试纸条 (Lateral Flow Assays):快速现场检测(如某些毒素、病原体)。
优点:特异性强,部分方法可快速出结果。
缺点:通常针对单一或少数目标,灵敏度可能不如PCR,抗体成本高。
4. 其他方法
显微镜检查:
直接镜检:如革兰氏染色、抗酸染色,可快速观察微生物形态和大致分类。
荧光显微镜:如使用DAPI染色总微生物,或FISH(荧光原位杂交)特异性检测目标微生物。
ATP 生物荧光检测:
原理:检测微生物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(ATP),其含量与活细胞数量相关。
应用:快速评估表面清洁度或水体微生物总量(结果以RLU - 相对光单位表示),常用于即时清洁效果验证。
优点:极快(<1分钟),便携。
缺点:不能区分微生物种类,受非生物ATP干扰,是半定量指标。
来源:网络
北京办事处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善缘街1号立方庭大厦2段925室
上海办事处: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668号冠捷科技大厦2楼A12
武汉办事处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2003室
西安办事处: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区科技路海星城市广场B座2003室
广州办事处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725号东方之珠G座2107室
E-Mail:hhtic@hhtic.com
公司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四环企业公园33号楼
客服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