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测试颗粒中的含土量(通常指粒径小于0.075毫米的细颗粒含量)是评估砂石骨料、土壤等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。下面为你梳理了两种常用且权威的测试方法。
筛析法(适用于粒径大于0.075mm的颗粒)
筛析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,特别适用于分析粒径在0.075mm至60mm之间的颗粒。它的核心原理是通过一套标准筛,将颗粒按粒径大小分开,从而确定各粒组的质量百分比。
操作概要:
取样与烘干:首先从待测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。随后将样品放入烘箱,在105±5℃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,然后冷却至室温并称重(记录为初始质量m₁)。
浸泡与冲洗:将烘干后的样品浸泡在水中(建筑用砂通常适用此步骤),然后进行搅拌以分散颗粒。随后将悬浮液倒入孔径为0.075mm的标准筛上,用清水缓慢冲洗,直至从筛子流下的水变得清澈。
收集与称重:小心收集残留在0.075mm筛上的所有颗粒,将其再次烘干至恒重,并称重(记录为筛余质量m₂)。
计算含泥量:通过公式计算含泥量:含泥量 = (m₁ - m₂) / m₁ × 100%-2。
主要仪器设备:
标准筛(孔径0.075mm至关重要)烘箱精度为0.1g的电子天平-2洗砂装置(如容器、冲洗瓶等)-1适用标准:可参考 《GB/T 14684-2022 建设用砂》 或 《JTG E42-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》。
密度计法(适用于粒径小于0.075mm的细颗粒)
当样品中粒径小于0.075mm的颗粒较多(例如超过总质量的10%)或需要更精确分析细颗粒分布时,密度计法(也称比重计法)更为适用。该方法基于斯托克斯定律(Stokes' Law):不同粒径的颗粒在静水中会以不同的速度沉降,通过测量悬浮液在不同时间点的密度变化,可以推算出相应粒径颗粒的含量。
操作概要:
制备悬液:取一定质量的烘干土样,经研磨分散后,制成一定体积(如1000mL)的均匀悬液。
定时测量与读数:将悬液在量筒中静置沉降,然后在特定时间点(根据斯托克斯定律计算得出,对应不同的目标粒径)使用密度计测量悬液的密度,并读取温度。
校正与计算:密度计的读数需进行一系列校正(如温度校正、弯液面校正、分散剂校正等)。z后,根据校正后的读数和有效沉降深度,计算出小于某指定粒径的颗粒占总质量的百分比。
主要仪器设备:
甲种或乙种密度计量筒(常为1000mL)搅拌设备(如搅拌器或洗瓶)-3恒温水槽(用于控制沉降过程温度)分析天平适用标准:可参考 《YS/T 5225-2016 土工试验规程》 或 《HJ 834-2017 土壤可溶性盐分测定》 中关于密度计法的规定。
来源:网络
北京办事处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善缘街1号立方庭大厦2段925室
上海办事处: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668号冠捷科技大厦2楼A12
武汉办事处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2003室
西安办事处: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区科技路海星城市广场B座2003室
广州办事处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725号东方之珠G座2107室
E-Mail:hhtic@hhtic.com
公司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四环企业公园33号楼
客服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