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β-葡萄糖苷酶是土壤碳循环中的关键酶,它负责催化纤维二糖和其他短链纤维素寡糖水解生成葡萄糖,是纤维素分解的z后一步。因此,其活性是评价土壤碳周转和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。
目前常用、经典的方法是以对硝基苯-β-D-葡萄糖苷(PNG)为底物的比色法。
土壤β-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(对硝基苯基-β-D-葡萄糖苷法)
一、 方法原理
利用β-葡萄糖苷酶的专一性,以对硝基苯-β-D-葡萄糖苷(PNG)作为底物。该底物在β-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,生成对硝基苯酚(PNP) 和葡萄糖。
生成的对硝基苯酚(PNP) 在碱性条件下呈黄色,在波长400-410 nm处有z大吸收峰。通过测定反应液中PNP的生成量,即可计算出土壤β-葡萄糖苷酶的活性。
反应式:
对硝基苯-β-D-葡萄糖苷 (无色) + H₂O —β-葡萄糖苷酶→ 对硝基苯酚 (黄色) + D-葡萄糖
二、 实验步骤
1. 试剂配制
改良通用缓冲液(MUB), pH 6.0:这是关键,需要精确调节pH。
0.05 M 底物溶液:准确称取对硝基苯-β-D-葡萄糖苷(PNG),用MUB缓冲液溶解并定容。
0.5 M 氢氧化钙溶液 或 0.5 M NaOH 溶液:用于终止反应并使PNP显色。
对硝基苯酚(PNP)标准储备液:准确称取高纯度PNP,用蒸馏水溶解,配制成一定浓度(如100 μg/mL)的储备液,用于绘制标准曲线。
甲苯:用于抑制土壤杂菌,但现代方法有时会省略。
2. 实验设置
通常需要设置以下处理,每个处理至少3个重复:
样品管(Sample):土壤 + 缓冲液 + 底物 → 反映总酶活性。
土壤对照管(Soil Control):土壤 + 缓冲液 + 终止液(先加) → 扣除土壤本身颜色。
底物对照管(Substrate Control):无土壤,缓冲液 + 底物 → 扣除底物自分解。
标准曲线管(Standard Curve):用PNP标准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。
3. 操作流程
称样:称取过2mm筛的等效于1.00g烘干土的新鲜土壤于50mL离心管或三角瓶中。
预处理:加入0.25 mL甲苯(可选,摇匀放置15分钟),然后加入4 mL pH 6.0的MUB缓冲液。
加底物与孵育:
样品管:加入1 mL 0.05 M PNG底物溶液,摇匀。
土壤对照管:加入1 mL MUB缓冲液(代替底物),摇匀。
将所有管子密封好,放入37°C恒温培养箱中,精确孵育1小时。
终止反应与显色:
孵育结束后,立即向样品管和底物对照管中加入1 mL 0.5 M Ca(OH)₂ 或 NaOH 溶液以终止反应并创造碱性环境。
土壤对照管在加底物之前就先加入1 mL终止液。
过滤/离心:将反应液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,或高速离心(如8000 rpm, 10分钟),获取清澈的上清液。
测定吸光度:用分光光度计在410 nm波长下,以蒸馏水调零,测定所有样品和标准曲线的吸光度值。
三、 结果计算
绘制标准曲线:
以PNP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,测得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得到回归方程 Y = aX + b(Y为吸光度,X为PNP浓度,μg/mL)。
计算样品中PNP的净生成量:
样品PNP浓度 (μg/mL) = (As - Asoil - Asub) / a
As:样品管的吸光度
Asoil:土壤对照管的吸光度
Asub:底物对照管的吸光度(通常很小,可忽略)
a:标准曲线斜率
计算酶活性:
酶活性 (μg PNP/g·h) = [PNP浓度 × 反应液总体积] / [土壤干重 × 培养时间]
PNP浓度:上一步计算出的值 (μg/mL)
反应液总体积:缓冲液4 mL + 底物1 mL + 终止液1 mL = 6 mL
土壤干重:换算成烘干土重量 (g)
培养时间:1小时 (h)
z终单位:通常表示为 μg PNP released per gram of dry soil per hour (μg PNP/g·h)。
四、 注意事项与关键点
pH值:土壤酶的z近pH不同,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缓冲液pH。pH 6.0是常用条件,但z好根据待测土壤的实际pH进行调整。
培养温度与时间:37°C和1小时是标准条件,需精确控制。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产物抑制或非线性反应。
土壤储存:z好使用新鲜土壤进行测定。如需储存,应在4°C下短期保存,或-20°C及以下长期冷冻,但冷冻可能会对部分酶活性产生影响。
基质浓度:确保底物浓度在反应中处于饱和水平,使反应速度达到z大(Vmax),这样测得的才是“潜在酶活性”。
无菌操作:甲苯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生长,防止其在孵育期间消耗产物或产生新的酶。现代研究为了更贴近原位情况,有时会省略甲苯。
质量控制:每次测定都必须带标准曲线和各类对照,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。
五、 方法来源与引用
此方法主要基于经典土壤酶学方法:
Tabatabai, M. A. (1994). Soil Enzymes. In Methods of Soil Analysis: Part 2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(pp. 775-833). SSSA Book Series No. 5.
Eivazi, F., & Tabatabai, M. A. (1988). Glucosidases and galactosidases in soils.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, 20(5), 601-606.
来源:网络
北京办事处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善缘街1号立方庭大厦2段925室
上海办事处: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668号冠捷科技大厦2楼A12
武汉办事处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2003室
西安办事处: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区科技路海星城市广场B座2003室
广州办事处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725号东方之珠G座2107室
E-Mail:hhtic@hhtic.com
公司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四环企业公园33号楼
客服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