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新闻 > 水质检测哪里可以做?水土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要点

水质检测哪里可以做?水土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要点

2025-04-24

  水土中微塑料的检测是评估环境污染与生态风险的重要环节,涉及样品采集、前处理、鉴定及定量分析等多个步骤。以下为系统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要点:

  一、样品采集与保存

  水体样品

  采集方法:

  表层水:使用不锈钢采样器或玻璃瓶采集水面下0~30cm水样,避免扰动沉积物。

  深层水/沉积物:采用抓斗式采样器或柱状采样器获取沉积物样品(0~10cm层)。

  体积控制:

  淡水:过滤50~100L水样(视污染程度);

  海水:过滤200~500L水样(微塑料浓度较低)。

  土壤/沉积物样品

  采样点:按网格法或沿污染梯度布点,表层土(0~5cm)为主。

  保存条件:样品置于玻璃瓶或铝箔袋中,-20℃冷冻避光保存,防止塑料老化降解。

  二、前处理流程

  物理分离

  过滤:水样经不锈钢筛网(5μm~5mm孔径)过滤,收集截留物。

  密度浮选:

  土壤/沉积物:加入饱和NaCl溶液(密度1.2g/cm³)或ZnCl₂溶液(密度1.6~1.8g/cm³),搅拌后静置,取上清液富集微塑料。

  重复3次以提高回收率。

  化学消解

  有机物去除:

  30% H₂O₂(50℃处理48小时)或10% KOH(60℃处理72小时),降解生物质和有机质。

  纤维处理:含纤维素样品(如植物残体)需额外使用次氯酸钠(NaClO)浸泡。

  注意事项:避免使用强酸(如HNO₃),防止塑料溶解或形变。

  净化与浓缩

  消解后样品经去离子水冲洗,过筛(1mm~5μm尼龙网),干燥后备用。

  三、检测与鉴定技术

  目视筛选

  显微镜初筛:体视显微镜(10~40倍)下按形状(纤维、碎片、颗粒)分类,排除非塑料杂质。

  局限性:无法区分塑料类型,易误判染色颗粒或天然纤维。

  光谱分析

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μ-FTIR):

  分辨率4cm⁻¹,扫描范围4000~400cm⁻¹,匹配标准聚合物谱库(如OPUS库)。

  可鉴定粒径>20μm的微塑料类型(如PE、PP、PET)。

  拉曼光谱:

  空间分辨率更高(~1μm),适合纳米级塑料检测,但易受荧光干扰。

  热化学分析

  热解-气相色谱/质谱(Py-GC/MS):

  加热至600℃裂解塑料,通过特征碎片峰(如苯乙烯单体对PS)定量分析。

  优点:可检测小粒径(<1μm)及炭化塑料,提供聚合物质量浓度。

  荧光染色法

  使用尼罗红(Nile Red)染色非极性塑料,荧光显微镜下观察(激发/发射波长:530/590nm)。

  快速筛查但无法区分聚合物种类。

  四、数据分析与报告

  参数记录

  数量浓度(个/m³或个/kg)、粒径分布(μm~mm级)、形状(纤维/碎片/颗粒)、颜色及聚合物类型。

  污染评估

  结合背景值对比,计算污染负荷指数(PLI)或风险熵值(RQ)。

  质量控制

  空白对照:全程设置空气、试剂和仪器空白,校正背景污染。

  回收率测试:添加已知塑料标样(如PE微球),回收率应>80%。

  五、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

  小粒径检测

  纳米级塑料(<1μm)需结合场流分离(AF4)与高分辨质谱联用。

  复杂基质干扰

  沉积物中有机-矿物复合体可通过酶解(蛋白酶+纤维素酶)联合消解。

  标准化缺失

  参考ISO/TR 21960:2020指南,统一采样、前处理与数据报告格式。

  六、应用与趋势

  环境监测

  追踪污水处理厂排放、农业覆膜降解等污染源。

  生态毒理研究

  评估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、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。

  技术革新

  机器学习辅助识别:训练AI模型自动分类显微镜图像中的微塑料形态。

  原位检测:开发拉曼光谱水下探头,实现河流/海洋原位监测。

北京办事处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善缘街1号立方庭大厦2段925室

上海办事处: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668号冠捷科技大厦2楼A12

武汉办事处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2003室

西安办事处: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区科技路海星城市广场B座2003室

广州办事处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725号东方之珠G座2107室

E-Mail:hhtic@hhtic.com

公司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四环企业公园33号楼

18537125967

海怀检测

客服咨询